东方军事网——关注国内外军事前沿变革。军事爱好者交流社区!
东方军事网
当前位置: 东方军事 > 中国军事 >

一位女军事新闻工作者的独白:至少我有了仰视的方向

时间:2018-04-08  作者:东方军事网 世界军事网  来源:http://www.df81.cn
在我珍藏的采访本里,有关人物的采访是最多的,仅文字记录就有数十本。写成的人物专访也是最多的一类文体,并且有一些获得过军内外的各种奖项。这些对我而言都已是模糊的记忆,唯有那厚厚的采访本让我格外珍藏。我把它

  在我珍藏的采访本里,有关人物的采访是最多的,仅文字记录就有数十本。写成的人物专访也是最多的一类文体,并且有一些获得过军内外的各种奖项。这些对我而言都已是模糊的记忆,唯有那厚厚的采访本让我格外珍藏。我把它尘封起来轻易不去碰它,但每每掀开一页,都是记忆犹新。令我怦然心动。每个人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那样清晰可见,它常常让我思绪难平,激情满怀。

  多少年来,随着采访人物的丰富,我的笔不再显得青涩,我的思想不再显得稚嫩......

  我想,是这些人,这些人的故事,清澈出一条属于我的人生之路。虽不曾时常翻阅,但这些人,这些人的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着我的灵魂,影响着我的思绪,引领我走向精神的殿堂。

  在被采访的人中,我有幸直面一些部队建设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他们对军队建设的崭新思路和对未来战争的考量以及对军人职业的理解,让我惊叹不已。我在努力地听,努力地想,努力的懂,尽管有时我常常有踮起脚,拼命地仰视仍旧达不到的紧张和恐慌,但这样的紧张和恐慌,催我去读书,读未来战场,鼓励我学哲学,学辩证思想。这样的采访能够让我写出还算得上有价值的报道。对我个人而言,我获得的是我的同龄人难以目及到的一种境界和视野。至少,我有了仰视的方向。

  被采访者中有,有一批空军建设的中流砥柱,他们是空军部队的中坚力量,从他们身上你能感受到那种把个人的生命与空军建设融于一体的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那种植根在心而无法更改的神圣情怀。这让我读懂了责任重如山的真正内涵。

  我还采访过许多飞行员,与他们交谈,与他们一同走进训练场,也期待着他们赢得明天的战争。因而,我对“英姿”二字有了准确的认识,那便是和伟大的事业紧紧联在一起的奉献牺牲的英雄气概。

  我清晰地记得曾采访过的一位军事学教授。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在风沙戈壁从事科研20余年,他的一句“人断了升官发财的念头,干什么都轻松”,让我一下子理解了他人生的精神支点。如同一盏灯照亮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比较清楚地辨美丑、知善恶,明是非。当然,那属于灵魂深处的东西。

  我的笔下也活跃着一批激情满怀的艺术家,他们用美好的作品拥抱党的事业。还有一群奉献军营,扎根边疆的青年军人。这样的人,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无法以年龄而论,却可以以生命的质量和人生的价值去解读。

  因为采访,因为有了这样的采访对象,我见到了高尚和美好;也使我有机会与无数美好的心灵对话;也才有了我对英雄的认识和崇拜。对于英雄,我愿意永远保持这样一种仰视的姿态。

  初春3月,春意盎然,在广大军事新闻工作者积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强军思想的热潮中,2018年第三期《军事记者》特别策划了《行进在强军路上的女军事记者》专题,组织回放了军队5位女军事新闻记者在新闻路上的前行足迹,藉此向所有女军事新闻工作者表达“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在这里我们转发其中之一空军女新闻工作者田霞撰写的文章。

  作者简介:田霞,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历任空军报社记者,副处长、处长,空军报社副社长、主任编辑。空军大校军衔;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担任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评委,第21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新闻专栏、通讯社初评评委。中国作协会员。

  先后获各类奖项百余次,其中获全军、全国奖项数十次,包括《党确认您》获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新闻奖一等奖,《走近空军水兵系列报道》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三个军人的泪光》《信仰的高地》连续两届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一等奖;《天骄》获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我与人民空军共成长》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奖一等奖。

  《亲吻你,这片红土地》《致英雄记忆》《女兵故事》《滇西高原秋正浓》等获奖作品及数篇见报文章被收入各类书刊,选入中国作家网美文。

  著有《致新战友——答问150题》、新闻通讯集《彩云追月》等,其中《追梦路上与你相逢》一书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身为军事新闻战线的一名女新闻工作者,在数次重大战役性报道和日常新闻报道中,我深感清新、朴实、扎实的文风带来的持久生命力。不断感悟文风的魅力与文化力提升紧密相连,以及作为一名媒体人改进文风、推动核心文化力发展的责任。

  聚焦基层一线,踏访驻守在祖国版图边防一线的空军基层连队,与戍守边防官兵一同体验大雾弥漫,蚊虫飞舞;走近空军水兵,一起出航执行任务,在摇曳的船舱里吃碰饭,坐在小马札上列席基层连队班务会。难忘的一个个瞬间,不仅是记忆收藏且历久弥新,更是一名女军事新闻记者的信念方向和不可更改的圣神情怀。

  文风,是文章通过体现思想作风,通过认识采访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和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文风,是军事新闻宣传事业贯彻落实“走转改”精神的重要落脚点之一;文风,对于军事新闻工作展现特色、体现时代要求、完成文化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否处于全媒体时代,用思想说话,用得体的文字发声,用朴实的文风诠释新闻要素背后的真相与内涵,打造真正的“大众传媒”,是每一名媒体人的职业使然和不懈追求。因此,作为一名“诠释者”,改进文风对推动文化力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

  实现媒体引领力。在继承中学习、在学习中丰富、在丰富中升华,媒体人不能受困于日常工作新闻报道的琐碎反复,不能止步于对工作任务的简单记录,而是在每个重大事件的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都责无旁贷地冲锋在前,担当起部队发展建设的瞭望者、官兵精神高地的守望人、诠释者、领跑人的责任。作为文化载体的媒体,传播新闻信息同时,一方面正确引导舆论,一方面起到引领主流价值观,实施指导和提供服务的作用,要处处体现它的引领能力。

  激发媒体拓展力。著名的新闻人梁衡曾说:“记者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粗略分有:传播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记者传播的信息将随时积累为文化,进而沉淀为历史。”“拓展”一词犹如“生命”的充实,改进文风,犹如为媒体输送新鲜的血液。当形成特定独有的文风后,可以帮助媒体拓展平台,扩大传播的有效渠道,提供为读者服务的有效途径,在拓展、延续“生命”的过程中,文风也得到不断改进,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在《三个军人的泪光》中,我们选取了和平时期,普通百姓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生活话题与之作对比烘托;以颠覆惯性思维的视角,捕捉到的正是这些流血流汗不流泪的铁血军人柔情的瞬间,而泪却是官为兵,兵为官,基层官兵之间因为幸福而洒。在寻常百姓生活中最普通甚至不觉的幸福,对边防线上的军人却是异常珍贵。这样一个小选题恰好吻合在强军兴军的大主题上。

  提升媒体竞争力。有一位作家曾说过:好文字是朴素中的华美,喧嚣中的寂静。从阅读到“悦读”,是一次思想性的提升与变革。吸引住“眼球”,成为有竞争力的媒体,其新闻必定是密切联系群众、敢于直面问题,诗情画意中展现锋芒的。“漂浮”在群众之上的文风,其思想必定是难以“落地”,便无法实现媒体社会职能的现实需要。因此,可从新闻性、思想性和文字的文化表达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比如《强军路上与你相逢》采用的是第二人称,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特别突出了与基层的亲近感:比如开头:

  请原谅,没有记住你的姓名。只记得:你是那个散发着青春激情的士兵,向我讲述军旅路上5次格言更改的心路历程和成长。只记得:你是那个在船舱里坐在马扎上组织召开班务会的帅气班长。只记得:你是那名行进在铿锵的队伍中,有着深邃而智慧的双眸,永远向着前方的优秀指挥员。

  依据新闻事实,对新闻要素、资源和背景进行整合,力图让新闻事件精准地、如实地、有效地从传播至受众,而这一过程可以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加工”“创作”。常常听到业内人士说:“机关报要克服机关化。”作为“把关人”和“创作者”,改进文风,可以有效避免报纸机关化、小众化。本章节内容我以《空军报》的副刊为例。

  观念创新:副刊阵地再挖掘。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正刊一起,承担着传递信息、发挥指导作用等重要功能,也凭借清新、活泼、高雅等特点,体现其独特的感染力,也是获得读者欢迎的内在原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副刊是孕育、传播文化的舞台。我认为“以文化衬托新闻、以文化渲染新闻”才是副刊与正刊的最佳契合点。

  近几年来,《空军报》副刊充分发挥了“新闻的延伸、主旋律的配音”的特点,既承担着“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又起到引导舆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作用。2010年春节,空军女飞走上春晚舞台,宣传了空军文化,宣传了空军。我们及时组织采写了《讴歌蓝天上的赤诚奉献》一文,并组织了文化副刊,凭借实在的内容、大量的信息和朴实的文风,受到基层官兵的普遍欢迎。

  手法探索:策划意识无处不在。文化的力量是宏观的、潜在的、间接的,并非立竿见影的,但又可能成为广为流传的、继承的。在组织《空军报》副刊稿件的采写和编辑工作中,我意识到副刊版面的主题之魂,需要通过每一篇文章来合力体现,而每一篇文章的构成、其文风的特征至关重要。在庆祝国庆60周年和空军成立60周年的纪念性报道上,我依托《空军报》组织了《我与人民空军共成长》征文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空军老英雄刘玉堤、老红军方槐、新时代试飞英雄李中华等一批人民空军发展史上有过特殊经历同志的关注与参与热情,既凭借真实、鲜活的内容吸引读者,又以新颖的形式“包装”赢得读者,形成了强势效应。

  内容致胜:美丽的外壳与内涵。通常,我们会从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出发,判断一个新闻事件的总体价值。无论写什么、怎么写,文章都紧紧围绕着“内容”而存在。内容是血肉,分析近年《空军报》副刊的文章,在前后对比中不难发现,副刊作品更是作者乃至编辑思想品位、文字修养、道德品德的集中体现。例如,2009年至2010年,《空军报》连续推出“空军文化坐标巡礼”系列报道,反响深远。15期文化副刊以“大文化”“大视野”挖掘身边的文化坐标,以空军文化之特、空军文化之魂“扫描”了空军部队文化建设全景,堪称副刊空军文化系列“收藏品”。

  我一直认为,媒体人要学会在纷扰中沉寂灵魂,以政治家的眼光办报,紧跟中心、围绕大局、服务官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用文化的站位、文化的精神、文化的使命,文化的平台,彰显着文化的力量。《空军报》在形成特定的品味与风采,好看、耐看的基础上,尊重读者、留住读者,才得以发挥喉舌作用,解决立场和价值观问题。

  近年来,《空军报》在不断的实践中,眼光长远了,思路开阔了,创新大胆了,实现了一次次突破,越来越意识到文风的改进与文化担当的密切联系,并得出以下启示:

  格调鲜明。日趋明显的分众化传播,让我们感受到在一个新闻版面中,兼顾不同受众群体,不能完全是“天籁之音”,也不能全是“下里巴人”。思想品味也有受众之分,文风的格调也要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既要“典雅”,也有“通俗”,而这里的“通俗”“典雅”是针对文章的思想站位而言的。任何一个新闻作品,都源于新闻事实本身,但又要超越新闻事实。新闻事实很可能很快被读者遗忘,但记者开口说话、落笔成文、采撷画面时,都是思想的表达与使命的呈现。思想有多深,视野就有多开阔,心灵就有多美,情感就有多纯,信念就有多坚,作品就有多锋芒。正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是传统媒体面对具有“海量”特征的网络等兴新媒体的区别所在。

  个性彰显。在还原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新闻事实的过程、情节、结果、时间、场景、人物、语言、数据,越生动、越真实,就越有个性,越受读者欢迎。这个“个性”的本身一部分由新闻事实决定,而另一部分则来源于事件之外的种种因素。因此,采访的作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写作的文风。在原汁原味的一线采访中,接近“泥土”和“草根”的味道,则意味着要走进官兵的内心,与他们的灵魂相遇,进行思想的交流,才能拥有丰富的素材,也更容易调动读者的积极性,搭建好这个平台,让文化“流动”起来。在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中,采访先有个性,语言才有个性、思想才有个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俗话说“特色赢得读者”,“走转改”让创作的源泉丰富不断,是“特色”的来源,也保证了朴实文风的一如既往。

  基层在心中,新闻在路上,我们在追求。我曾在《岁月曾经抵达过》文中写到:作为一名从事党的新闻舆论宣传的军事新闻工作者,越发感觉到,坚定信念,才会有坚定的精神方向。基层在心中,新闻在路上,我们在追求。或许我在追求一种精神的海拔高度,虽力所不能,但我仍然向着那样的方向和高度跋涉。

  永远追随时代,为时代的前进击节而行;踏着强军的铿锵步伐,用手中的笔,心中的爱,礼赞这个时代,讴歌时代潮头上的精神之美,才会有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军队新闻宣传战线的一名战士,也无愧于自己的文字和篇章。

(责任编辑:鼎盛军事网)

重庆古筝培训 | 境外自由行 | 高铁线路网 | 爱去世界之最

百度一下:一位女军事新闻工作者的独白:至少我有了仰视的方向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360搜索:一位女军事新闻工作者的独白:至少我有了仰视的方向 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Google Search:一位女军事新闻工作者的独白:至少我有了仰视的方向 Find more information!


------分隔线----------------------------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推荐内容